“这一型战舰应该算是我们的第三代‘大帝’级战列舰。第一级在建造服役后,我们发现存在一些小的瑕疵。比如说四座两联装的型号在单位时间内的弹药投射量略弱,而且速度提升也差了一点儿;而五座两联装因为在舰体舯部增加了一座炮塔,导致锅炉布局受到影响,而且舰体过长,稳定性也稍显不足。”
李鼎新站在‘汉宣帝刘询’号上,对着德、奥使团进行着讲解。
这一路行来,自进入南中国海之后,大清帝国就逐步安排各支舰队轮流护航,动用了包括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现在的黄海舰队共7型十余艘舰艇。
当然,仅仅为了护航,动用如此多的战舰自然是大材小用。但是海军的意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卖武器者也。
一路行来,大清海军已经向德、奥使团展示了包括两型护卫舰、两型驱逐舰、一型战列巡洋舰、一型战列舰和一型综合运输补给舰。再加上现在使团主要成员乘坐的这艘战列舰,可以说大清近五年所有的海军发展成果全部都展现了出来。
“我们现在乘坐的这一型战列舰则尽可能的改善了以上问题。”李鼎新继续介绍道:“它采用了三座三连装12吋火炮,九门火炮全部是50倍径,弹药采用硬背帽重弹,穿甲能力更强。船首的两座炮塔之间用于安装负责带动炮塔转动的柴油机,防止被一炮卡死两座炮塔的情况发生。主装甲带高度也得到了加强。总之这艘战舰在火力保持和火力发挥方面绝对是第一流的。双联装主炮在主炮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太占空间,实际上是不足取的。”
斐迪南问道:“那么这艘战列舰的速度能达到多少?”
“这艘军舰采用的是蒸汽轮机动力,十二台混燃水管锅炉,当需要全速的时候,可以启用纯燃油锅炉获得高速。四轴推进,功率达到31000马力,因此虽然舰艇本身的排水量超过两万吨,但仍能达到21节以上的高速,且10节时的巡航距离为7000海里。”
“另外,战时如果将燃油灌注到水下隔舱中,还可以有效的提高防护水平。”
从德国目前能够掌握的情报来看,英国在新的战列舰建造过程中也同样采用了蒸汽轮机,但是航速上,21节已经是已知的最大限度了。所以大清海军的战列舰在航速上已经能完全媲美英国人正在建造的战舰了。
至于火炮方面,九门火炮在弹药投射量上也许不如英国人的十门火炮,但是考虑到弹药散射,应该不会弱于英国的10门炮,至于穿甲能力,50倍径的火炮再加上硬背帽穿甲重弹,在10000米的交战距离上比英国现役的45倍径主炮不知道好多少。
至于装甲防护能力,中国的装甲钢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是世界先进水平了。
最关键的是,这些战术指标全面优于德国自己计划建造的战列舰。
德国虽然拥有先进的火炮技术,但是炮弹因为采用的是轻弹,所以穿甲能力却弱于英国和中国;另外在舰船动力上,毫无疑问中国现在算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装甲防护能力则大家都差不多。
一级战列舰的三个关键指标:动力、火力和防护力,中国人已经在两个方向上超越了德国,也同样超越了奥匈帝国。
虽然这样的现实让德、奥使团的官员们心中不舒服,但也同时更坚定了他们争取这个盟友的决心。
大清海军展示的当然不止这些,但相对于航速超过35节的护卫舰、射程超过3000米的重型鱼雷和可以远洋航行的潜艇,德、奥使团明显对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这样的大家伙更感兴趣。
“我相信这样的战列舰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之一了,但这应该不是贵国最新型号的战舰吧?”
这样的问题就不是李鼎新所能回答的了,一旁陪同的胡燏棻笑着接下了话:“怎么说呢。从型号上来说,这确实是目前我国服役的,包括即将服役的最新型号的战舰了,当然,我国的船台上也还有正在建造的同一型号的战舰,不过从性能上来说,并没有大的超越。”
中国的军工科技人员正在研究一款新型的战列舰,这样一款战列舰一旦服役,将全面超越目前所有的战舰,不过这型战舰还停留在图纸阶段,各种配套设施也还在加紧研制中,真的要开工建造,也得是09年的事儿了,这自然不足为外人道。
一路上有的放矢的展示自己的现役武器装备,让德、奥两国的官员和将军们更直观的了解了大清目前的工业能力和军事技术,这为之后的武器采购谈判得以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就在德、奥代表团到达天津港码头的同时,英国和法国的谈判代表终于在对华‘援助’条约上签了字,并承诺第一期无息贷款1000万英镑在一个月内到账。自然,这也是条约生效的条件之一。
也许是收到了中英、中法签订了条约的信息,也许是德、奥知道清政府不会同意和自己形成军事同盟。在接下来和德、奥代表团的谈判中,虽然两国代表也在朝着德、奥、意、土、中五皇同盟的方向努力,但他们还是务实的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军事物资采购方面。
距离天津千里之外的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刘少卿正在陆军武器试验基地盘点他的家底儿。
“啊,听说海军那边和工业部他们已经谈的差不多了,这一次的订单恐怕会超过三亿德国马克,你们可得好好盘算盘算,看看陆军能在中间咬下多大一块肉。”
在他对面坐的是主持陆军装备工作的吴法宪和总参的几位高官,不过他们都是装备研发、生产的文职官员——刘少卿以为,军贸谈判这样的事情,还是文职来做比较好,武职的只需要提要求就好了。
吴法宪扬了扬手中的一沓资料:“总长放心,早就准备好了。”
刘少卿笑着搓了搓手,“好啊,那让我看看咱们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
吴法宪道:“其实德国也好,奥匈帝国也好,他们的工业制造能力现在比我们只强不弱。我们能够制造的东西,他们也能够制造,在这一方面,我们其实没有任何优势。但我们也并不是没有东西可以吸引他们。就像海军一样,德国人虽然技术全面,实力强劲,但是他们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
现在是1908年的年底,两个集团的军事对峙已经摆在了明面上。巴尔干的局势更是一触即发——要不是英法及时敦促俄国和中国停战,现在奥匈帝国说不定已经趁俄国无暇西顾之机对塞尔维亚开战了。
谁也不知道战争会在那一天突然爆发,因此,能够越快的积攒战争实力,无疑在开战时就越占优势。而在战争准备方面,缺少殖民地的德国明显已经落后于英、法两国了,尤其是在海军上——这也是为什么德国人会这么迫不及待的想要从中国采购军舰的原因。
陆地上的局面也并不乐观。
虽然德国号称是欧洲陆军第一甚至世界陆军第一,但德国军方自己清楚,以德国现在的军事储备,要想同时和三个老牌儿帝国开战,无疑还差了一些火候。而大清陆军的一些装备,恰恰就是弥补这一短板的关键一环。
“我们能够提供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装备。第一是轻武器,只要是半自动步枪和轻型速射武器,这方面我们的技术是较为先进的,而且是经过了实战的检验的。第二是‘骁骑’系列装甲火力突击车辆。虽然德、奥在机动车辆的生产制造技术上不比我们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他们要想将这一技术潜力转换成军事力量,也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且不说在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他们所研制的装甲火力突击车辆是否能够满足实战需要,但仅仅是时间上,恐怕他们就不会冒险等待。谁知道战争会在那一天爆发。与其等上三年,拿到一款勉强能用的作战装备,倒不如提前从我国采购一批。”
这一点刘少卿也是赞同的。“如果德国人真的对此感兴趣,我们尽可能的把这张单子做大。虽然这里面的基础工业工艺并不高深,但毕竟这是世界上从未出现过的陆军作战装备。我们甚至可以像他们出售设计图纸——反正即使没有我们的技术支持他们在几年内也一定可以自己造出来。”
吴法宪自然没什么意见,“那我们是出售甲型还是乙型的?”
刘少卿一瞪眼:“当然是甲型。乙型刚刚上马,我们自己都还没有装备呢。另外还得设个门槛,起码采购五百辆以上才能出售图纸。”
吴法宪腆着脸道:“五百辆是不是少了点儿?”
刘少卿摇摇头:“不少了,德国人不傻,他们不见得会花大价钱购买一种从未使用过的军事装备,除非这种装备真的能够左右一场战役的胜负。但是你也知道,我们的‘骠骑’系列现在的故障率还是很高,我们又不可能直接出口乙型,顶多是把甲型的一些易损件换换。而且他们也不会用,这是需要一个整体战术来匹配的装备。所以我说五百辆,还算是高估了。还是说说你的第三种装备吧。”
吴法宪点点头:“好吧。第三种能够出售的,就是弹药了。在这次对俄战争中,我们的弹药消耗量极大,可以说是数十倍于对日战争时的消耗。我估计,如果欧洲那边儿打起来,其弹药的消耗量必然要比现在的还要大,恐怕这是任何国家都想不到的。我估计德国人和奥匈帝国的弹药储备一定不足。另外,正好向您请示一下,特种弹能卖么?”
吴法宪所说的特种弹,就是在对俄战争中初次使用的毒气弹。这种新型化学弹药以前也从未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过,而且这种弹药也算得上是清军目前的核心军事机密了,所以吴法宪有些拿不准。
刘少卿想了想,道:“可以卖。就像装甲车一样,这种东西技术含量不高,即使我们不卖,过不了几年,他们自己也能琢磨出来。倒不如让我们先赚上一笔。另外弹药储备方面你想的很对,这方面倒有可能真是他们的一个软肋。而且我们的大多数陆军装备和德国的武器口径都相同,他们拿去后直接就可以用。不想英法,我们要为他们生产还得重新调整口径。”
吴法宪一笑:“所以英法会和美国人买,而德国会和我们买嘛。”
刘少卿又道:“怎么没听到你对飞机的销售计划?”
说到这儿,吴法宪显得有些尴尬:“这个,飞机嘛,目前出了一点儿问题,短时间内还无法装备部队,所以……”
刘少卿皱眉道:“发动机的问题不是已经解决了么,又有什么问题?怎么没听你们说起?”
吴法宪道:“是这样。如果按照传统的角度来看,飞机的生产已经没有问题了,但是我们在现有的设计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因为这些想法还不成熟,所以暂时没有上报。”说到这儿,吴法宪看了看身后。
“具体的情况,还是让冯总工程师来讲比较好。”
冯仑是负责大清军工飞行项目的总工程师,在吴法宪话音落下后,他立刻站起来道:“报告总长,具体情况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