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逢年不过节的,这唱的是哪出戏啊?
劳模常一开口,武文杰才知是怎么回事。
以前,劳模常这边钻研技改技革,都是钳工、电工一类没什么动静的活,但他觉得还不够,愣是装上了几台能转的设备。
机器这一转,就涉及到“扰民”了,所以,劳模常打算来个“安民告示”。
“以后我这边有时会开机器,可能会吵着你们。要说吧,现在的设备性能都不错,不至于很吵,比那装修的动静小多了,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对邻居有影响。我向您家保证,我们这边开机器,就按小区里对家里装修的时间要求来安排。当然,如果您家还觉得有影响,就直接给我说。这点心意,请收下。”
武文杰见人家真心实意,也就没客气推托,收下了点心。
要说对武文杰这边一点没影响,还真不是。但人家劳模常不是在家干私活呢。
老一辈的人说谁敬业爱岗,常用的词是“以厂为家”。人家劳模常反其道而行之,是“以家为厂”。
用武文杰的话来说,“人家劳模就是劳模,境界不是一般的高,在厂里忙活完了,又在家里贴水贴电贴工夫地钻研技改,怎么能责备人家。”
刚好武家老两口的耳朵都有些背,一层最怕吵的那间屋子就给他们住--还算耳聪目明的丁子成和老伴原来住在那屋。
别人听来有点刺耳的机器声,对他们来说正好是不高不低正合适的“催眠曲”。
这段时间的“僵化”训练,厂里的员工从开始的不大习惯,渐渐变得越来越适应了。
尽管有时仍有一些疑惑,但“不折不扣执行操作规程”的理念,已普遍深入人心,并付诸实施。
而那些“老师”们,似乎也从每天的“一口清”中,体会到了许多乐趣,能够用中文背出操作口诀的越来越多。
劳模常还不满足。
尽管从主观上说,大家都有“不折不扣”的愿望,但作为员工个体,却难免有局限性,总会有客观上出现的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
人家“老师”拿过来的那些工艺规程,其中一部分有“防错防呆”的设计,还有一部分并没有。
即使在有“防错防呆”的那些设计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十分适合咱们这边员工的特点。
也就是说,同样的“防错防呆”设计,人家“老师”用起来顺手,咱们的员工却感觉不是那么方便,不是那么好用。
再有,就是操作的安全性问题,在边边角角的一些方面,也不排除存在着安全隐患。
劳模常把解决“防错防呆”和安全操作方面的问题,作为自己当下技术攻关的一项重要内容,扑下身子下大气力进行改进。
咱们在前面就曾经讲过什么叫“防呆”设计。
一张手机卡插进手机里,之所以不会把方向弄错,就是因为有那个小小的斜切口设计。
只要不是正确的方向和位置,手机卡的斜切口跟卡槽上的斜角就无法对上,卡就装不上。
再回到劳模常的那个烤肉炉,它利用的也是“防呆”设计原理,无论怎样烤,都会保证最佳状态,而一点不会烤糊。
对了,之前咱们还举过一个用沙子炒花生的例子。
这个例子是说,“老师”带过来的一些工艺,就类似借助把沙子炒烫,来达到炒熟沙子里的花生的目的。
这样的工艺,让不明就里的人看到,的确有些难以理解。
而同样的意图,经过劳模常之手,人家不用借助沙子——就像他的烤肉机怎么也烤不糊一样——也能够轻松而顺利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