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四)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继续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24万两黄金和18万两白银,听上去挺多,不过,按照后世的公制换算的话,总共也就13125公斤左右,用100多匹马就能很轻松的随军运输。

虽然在后来的两年里经过大小多次战斗,为了补充各种物资消耗,花费了不少金银,但鲁王所部辗转作战,也从官府府库和众多富户那里收获了不少补充。整体上来说,黄金数量有所增加,将近27万两,而白银数量则达到了30多万两。

在同治6年6月,鲁王所部在进入胶莱地区后向烟台逼近。6月30日,面对捻军逼近的形势,登莱青道潘尉勾结英法侵略军防堵。直隶总督崇厚也由天津派洋枪队前往烟台支援。捻军遇阻,转向即墨一带。山东巡抚丁宝桢自平度移军胶州,沿胶莱河分段筑墙,派兵把守。清军几处围堵,将鲁王所部围困在胶莱河以东地区的有限地域。

为了顺利突围,并且不将辎重军饷便宜了清军,周旅学带着200多名精心挑选出来的士兵,在宋子明、白旅善两人的协助下,押解600多清军俘虏进了崂山之中。

在事先选好的隐蔽位置,命令士兵监督俘虏挖掘构筑储藏场所。从6月份进入崂山,到7月底撤离,经过一个多月的赶工,总共修建了19处假的藏宝地点。至于真正的藏宝地点,周旅学则选择了一个极为隐秘的天然洞穴。

命令200多名士兵在山外看守,由600多名俘虏将300多匹骡马上驮运的物资送到周旅学选好的位置储藏起来。随后,周旅学、宋子明两人点燃早就准备好的火药,将那处真正藏宝地点附近的山石炸塌,把那处所在完全隐蔽起来。接着,命令士兵将清军俘虏全部斩杀,尸体掩埋。

只不过,周旅学没想到因为当时掩埋得浅,导致一些尸体被野兽刨出,使当地在秋天的时候发生瘟疫,死亡甚众。

当地的史志曾有记载同治六年六月捻军再次进入崂山,七月撤离。秋,时疫流行,死亡甚众……”

这样,200多名士兵只一些物资被运进了崂山隐藏以及600多俘虏完成劳作后被杀之事。至于隐藏的物资是,藏在场所,200多人就完全不清楚了。

随后,周、宋、白三人带着200多士兵南下追赶鲁王大部,却不料被清军围歼。最后只有三人被李文远所救。

当时看起来似乎是白费力气的隐藏方式最终却起到了莫大作用,致使清军大员前后多年探寻这批宝藏都毫无结果。

在捻军被镇压后,清军中不少大员经过探查,当年剿灭僧格林沁后有关军饷后勤物资是鲁王所部最先控制,但从该部上缴联军的物资数目和当时僧格林沁随军所携带的数目明显不符。加上任化邦所部被消灭后只有少量随军消耗物资,并未大笔金银钱财等情况,一些人判断这笔巨额财产是肯定是被隐藏起来。

在不断追查下,清军从叛变投敌并杀害任化邦的潘贵升以及其他被俘的捻军口中得到证实,鲁王部在歼灭僧格林沁部之后的确收获巨大,但具体数目不清楚。加上鲁王部四处活动所得来的金银等物资,肯定是一笔巨额钱财。

当时鲁王所部曾在胶县、即墨、高密一带活动,甚至曾一度逼近烟台,具体会把这笔钱财隐藏到哪里实在是难以查清。

不过,在追查过程中,从鲁王所部俘虏中得到一个消息,有一小队人马带着600多清军俘虏曾前往崂山。不过,紧接着查明这小队人马已经被全部消灭,在被消灭的人员中没有任何有关宝藏的线索,也没有那600多清军俘虏。

得到这一结果的大员极不甘心,甚至以清剿长毛捻匪的名义在崂山中大肆搜寻,但除了了一些清军尸骨和几处假的藏宝地点外依然毫无所获。

这其中,当时的山东巡抚丁宝桢所花的功夫最深。从已获得的消息中,丁宝桢那被消灭的小队人马在崂山前后呆的有一个多月,而曾跟随那小队人马进入崂山的清军俘虏的尸骨又在崂山被,他判断宝藏很可能就藏在崂山当中。根据这一判断,丁宝桢开始详细搜集这期间崂山附近所发生的各种情况。

丁宝桢就在同治7年,太清宫用大笔资金置办了不少山林、土地等产业,心中产生了疑问。虽然经过探察,确实是一个出家道人携带的钱财。但丁宝桢仍不死心,他又派人去周旅学所说的家乡探察,确实有这么个人,因为经商且家中遭遇变故而变卖家产说是要出家。但丁宝桢总觉得不甘心,就物色了一个文采不,极擅音律的人到太清宫出家为道,就近监视周姓道人。同时,他又暗中唆使手下人出面挑起崂山附近的村民、山民与太清宫之间的冲突,暗中鼓动并纵容了伐山一事。以此来进一步探察有关人员的反应,希望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线索。可是,即便在太清宫的道士都逃离避难,太清宫里遭到聚集民众的劫掠的情况下,混在民众中的探察好手也没有任何与藏宝有关的信息。

光绪二年,当丁宝桢被调任四川总督后,有关在崂山探察鲁王宝藏的活动才渐渐消停下来。

但几年后,又有人根据原有线索,到崂山太清宫暗中进行探察。

光绪九年四月,曾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祭酒的尹琳基来到崂山太清宫,拜道士韩谦让为师。后又出资在太清宫建筑住宅院落一处,名“翰林院”,自题匾额“东海餐霞”。因深感东汉时期大经学家郑玄(字康成)为人高洁,又见崂山的“康成书院”已成废墟,故在此建祠堂,供奉大司农郑康成。

尹琳基在太清宫每日以修真养性为名,翻阅道藏,查看丹经子集,希望能找到有关鲁王宝藏的线索,后来更是遍游崂山名胜,进行实地探察。可惜均无所获。现今白云洞洞额上楷书洞名即为尹琳基到那游览时题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