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的长孙谢文伯是照秦夫人的意思,养在长房院子里的,她怕孙子跟在小门小户的儿媳妇身边,也学得小门小户起来。吴心绎多少能猜到秦夫人的意思,却并不同她争辩,毕竟有些事情并不是争辩就能改变,反倒会使自己更加叫人看低。
她现在多少有些大宅门里媳妇的心态,自觉生下了儿子,便有了挺起腰杆的资本。
“代我向二弟媳妇问好,”吴心绎给谢怀安收拾行李,笑眯眯道,“欢迎她来镇江小住。”
谢怀安有些意外:“亲还没提,你倒先摆起大嫂子的谱了。”
吴心绎道:“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的。”
她同谢怀安玩笑了一句“土鸡”和“金凤凰”,谢怀安是将它当成真正玩笑了,但吴心绎却只不过是以玩笑的身份说了句真心话。她现在几乎已经完全掌握了在深宅大院里做奶奶的技巧,逐渐在应付婆婆和应付丈夫之间如鱼得水起来,只是这技巧却让她颇觉疲累,同她想的婚后生活完全不同。
“我回来直接到扬州去,”吴心绎的黯然转瞬即逝,甚至没有让谢怀安觉察出来,因此谢怀安便神色如常地继续对她讲自己的安排,“我打算在京城叫陆总长和韦官长都给阿前准备满月礼,咱们家携势而去,压压亲家太太。”
吴心绎动作一顿,抬起脸来,很认真地问谢怀安:“阿姐是不准备同玉集大哥过了吗?”
谢怀安没反应过她这句话的意思,茫然地“嗯”了一声。
吴心绎道:“他二人若是准备一拍两散了,那咱们家自然是要携势去压陈家一头,给陈太太一个下马威看看,但阿姐若还要接着跟玉集大哥过日子,你这么办陈太太难堪,你叫玉集大哥怎么想?到时候阿姐夹在娘家和丈夫之间两面为难……你这是在帮倒忙。”
“是么,”谢怀安蹙眉半晌,“我到没想这一层。”
吴心绎蹲在皮箱旁,轻轻叹了口气:“我看你倒是应当劝劝阿姐,诚然侍奉婆婆不易,可也不能做甩手掌柜,该她做的她都做了,才好挑别人的礼。我觉得母亲说的不错,没相处过,怎么像一家人?你只不过是觉得……”
她话说了一半,忽然住嘴,静默片刻,柔柔一笑:“你只不过是觉得阿姐是你家的人罢了。”
谢怀安被最后一句话吓了一跳:“这是什么话?”
吴心绎把脸转过去看他,语气和表情俱都柔和:“我说错话了。”
谢怀安盯着她的脸很久,最后笃定道:“你怨我,蓁蓁。”
吴心绎低下头,继续叠着手上一件长衫:“没有,我们是夫妻,我怎么会怨你。”
“我们是夫妻,你却什么话都不愿说给我。”谢怀安从椅子上起来,过来握她的手,“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但如果你说给我,我一定改。”
“你什么都没错,我也不怨你。”吴心绎连叹息都没有,只有微笑,“我希望能做一位合格的妻子,这是我自己的事情。”
这是她花费了这许多年,吃过这许多苦之后终于明白的道理:联姻是两个家族的事,结亲是两个家庭的事,做妻子是她一个人的事,做儿媳自然也轮不到旁人替她挑担子。在这场婚姻里唯一一件只与他们二人有关的事情,爱情与忠贞,谢怀安已经毫无保留地给她了。
只是她先前对婚姻的预想太简单,明明已经目睹了李夫人嫁入吴家后的种种遭遇,却依然对自己的婚姻怀有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吴家是小门小户,难缠的只有一个吴老太太,便已经活活逼疯了豪门巨绅养出来的李夫人,更何况是百年门庭的谢家呢?
吴心绎叠好了那件长衫,又换了另一件来叠:“我没有怨你,我只是觉得……你太偏向阿姐了,虽说娘家人给出嫁的姑娘撑腰是应当的,但也不能撑得不分青红皂白。你站在玉集大哥的角度想想,陈太太对阿姐不满,势必要在儿子面前讲她坏话,若是换了你,你这样听个三四次,难道不会对媳妇心生偏见吗?”
谢怀安悚然一惊:“是吗?玉集大哥已经对阿姐心生偏见了吗?”
“我同他不熟,也不了解,不好说什么,”吴心绎道,“但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丈夫会在妻子生产不过两三日就急着离开她身边——难道是上海的生意没有他就全盘塌了?”
谢怀安皱起眉,若有所思:“我从没有注意过,但今日听你一说……”
吴心绎在他肩上轻轻拍了拍:“你知道,但你什么都不要做,也不要去劝她,阿姐心高气傲,你贸然去苦口婆心,只怕适得其反,什么时候装作不经意提一句就好了,她自会去深思。”
谢怀安将目光凝在她脸上,看了一会,低声问道:“你嫁进我家来,是觉得辛苦吗?”